近日,熱刺門將維卡里奧接受了天空體育的專訪。談到了門將面臨的壓力,以及在弗蘭克執(zhí)教下踢球的感受等話題。
非常感謝你今天接受我們的采訪。你如今是英超最出色的門將之一。今天我們想聊聊門將這個位置的“進化史”,因為這些年來,它的角色發(fā)生了巨大的變化,也包括你成為職業(yè)門將以來的經歷。那我們先從頭說起吧,你第一次決定自己要當門將,是在什么時候?
大概是我九、十歲的時候吧。一開始,我和大多數孩子一樣,都是踢前鋒,喜歡進球,喜歡慶祝,享受那種最純粹的快樂。畢竟,這可能就是人們走進球場的原因——看進球,看歡呼。但我那時候就想,能不能體驗另一種感覺?去阻止別人慶祝,去享受撲救成功的那一刻,那也是一種屬于門將的慶祝。于是我想從另一個角度去感受足球。
我記得那時候經常和我爸吵架,他想讓我踢前場,可我非常堅定地說,不,我要守門?!睆哪菚r起,我就開始了門將之路,一直到現在都很開心地站在門柱之間。
你爸爸想讓你踢前場,而你完全不為所動。他為什么想讓你踢前場?你又為什么那么執(zhí)著要當門將?
可能是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那種感覺吧。那是我覺得足球最有趣的地方——去撲救、去阻止進球,用手套去創(chuàng)造屬于自己的時刻,而不是靠球鞋去完成。我就是在那種角色中感到快樂,感到自在。這其實就是我當初做決定的全部理由。
那你小時候個子高嗎?畢竟身高對門將挺關鍵的。
其實一點也不高(笑)。我長得挺晚的,大概十七、十八歲才開始猛長個。小時候身高很普通。但等我十六、十七歲左右,突然開始拔高。那時候我心想:好吧,現在我也有了在門前站穩(wěn)的條件了。
你成長過程中有沒有什么榜樣?當時有沒有某位門將讓你覺得我想像他那樣?
當然有。作為意大利人,我是看著布馮長大的。我十歲那年,意大利拿下世界杯冠軍,布馮表現太出色了,那屆比賽簡直是他的舞臺。那時起,他就是我的偶像。另外,我小時候是烏迪內斯球迷,家里還辦了季票。那時烏迪內斯的門將是漢達諾維奇,后來他去了國際米蘭,當了十多年的隊長。他的領導力、穩(wěn)定感對我啟發(fā)很大,是我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榜樣。
你提到布馮,他現在也在意大利國家隊體系工作,對吧?能和從小崇拜的人一起共事是什么感受?
是的,他現在在幕后工作。對我來說,這種感覺很特別。但我也明白,每個人都要走出自己的路,建立屬于自己的歷史。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榜樣,無論是父母、朋友,還是像布馮這樣的職業(yè)前輩。當然,在技術上我不會去完全模仿他,因為他有那種天生的天賦,是無法復制的。我更看重他精神層面的啟發(fā)——那種穩(wěn)定、自信、永不動搖的氣場。
門將這個位置這幾年變化太大了。從你剛出道到現在,你怎么看這段“演變史”?
我認為門將是足球中變化最大的位置。尤其是規(guī)則改動之后,比如現在門球可以在禁區(qū)內開出,這徹底改變了比賽。越來越多教練要求從后場組織進攻,門將就成了球隊出球體系中的“第一名中場”。很多時候你就是那個“多余人”,要找到合適的出球路線和傳球時機。同時,射門質量、速度、旋轉都比我剛出道時提升了太多,尤其在英超。球員能精準地把球打進死角,這迫使我們必須不斷學習、提升、適應。
那當時你意識到門將要參與組織時,是怎么適應的?會特地去研究其他門將嗎?
會的。作為職業(yè)球員,你得不斷學習,去“偷學”別人的長處。每個門將風格都不同,但在出球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。我們在訓練中會反復演練什么時候打長傳、什么時候短傳,如何識別對方的逼搶,怎樣利用人數優(yōu)勢。這種意識的培養(yǎng),現在已經成了門將訓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
那你覺得現在誰在這方面做得最好?
如果說長傳分配球的能力,埃德森是最頂級的。他有驚人的視野,能判斷對方防線后的空檔,還能用70碼的精準長傳直接送出助攻。自從他來到英超,已經制造了六次助攻,這太不可思議了。
但這種踢法風險也很大吧?一旦出錯,所有人都怪門將。
是的(笑)。門將的責任感是全場最大的。前鋒錯失一次良機沒什么,但門將失誤可能直接改變比賽結果。而且現在大家對失誤的定義有時太苛刻了。有時候那不是失誤,只是意外。門將要學會接受不完美,要有強大的心理平衡。你不能每次都過度反思我是不是該那樣做。有時候,那只是運氣不好。
所以你覺得有些所謂的門將失誤,其實不該被定義為錯誤?
對,我這么認為。除非你當過門將,否則很難理解那種感覺。大多數人踢過前場球,知道那是什么樣的節(jié)奏、壓力,但守門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。只有你真正站在門前,才會懂那種孤獨與瞬間決策的壓力。
現在射手腳法越來越好,進球效率也高。你覺得門將又重新回到了撲救為本的階段嗎?比如多納魯馬這種類型的門將?
我認為撲救始終是門將最核心的能力。這才是評價一個門將的根基。其他能力,比如出球、長傳,都是在這個基礎上構建的。多納魯馬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他展現了頂級門將最關鍵的特質——反應、勇氣和純粹的撲救能力。
你這賽季迎來了新教練托馬斯。他對你的角色有什么新要求?
他的風格和我們過去兩年有些不同,更強調門將的領導力。他要求我在后防線中要更有聲音,更主動指揮隊友。從門前你能看到全局,不需要跑動,可以更冷靜、更清醒地判斷局勢。我的目標是成為一名有擔當的領袖,不僅在場上,也在場下幫助球隊。
托馬斯以定位球戰(zhàn)術聞名,特別是進攻端。那從你的角度,防守定位球是不是也變得更難了?
是的,尤其在英超,對抗的尺度比歐洲比賽大得多。剛來時我常覺得這球不是犯規(guī)嗎,但裁判不吹,后來才明白,這是文化差異。你得學會提前預判、提前準備,習慣這種身體碰撞。我們平時訓練也專門強化定位球防守,現在效果很好,希望能保持住。
當對手拉你、推你時,你是怎么處理的?
門將本質上是“區(qū)域防守”的角色。最重要的是專注球的軌跡。被對手撞、被卡位時,要保持站穩(wěn),保持力量。有時候小禁區(qū)內的球你根本出不去,那就得等下一個機會。我剛到英超時經常想繞開對抗,但后來學會了硬抗,有時候,你必須面對沖撞,不然就會被擠出位置。
那國家隊層面和英超相比,門將的體驗又有什么不同?
最大的不同在于裁判的尺度。歐洲和英格蘭的判罰標準完全不同。但身為門將,你必須學會快速適應,從英超的身體對抗切換到國際比賽的節(jié)奏。這是一種心態(tài)訓練,也是一種職業(yè)素質。
【上咪咕獨家看英超】